【正襟危坐的含义】“正襟危坐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态度严肃、举止端正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,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,尤其是在描写人物神态或环境氛围时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正襟 | 整理衣襟,使衣襟端正 |
| 危坐 | 端正地坐着 |
整体意思是指:整理好衣襟,端端正正地坐着。引申为态度严肃、神情庄重、举止得体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“正襟危坐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曰:‘吾与点也!’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子曰:‘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!’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’子路率尔而对曰:‘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’夫子喟然叹曰:‘吾与点也!’”
虽然该成语并非出自此段,但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述人物端庄、严肃的神态。
三、现代用法与意义
在现代汉语中,“正襟危坐”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1. 形容人的姿态:表示一个人坐姿端正,神情严肃。
2. 比喻态度认真:强调人在面对某种场合时的态度严谨、专注。
3. 营造氛围: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,用来渲染一种庄重、肃穆的气氛。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| 误用情况 | 正确用法 |
| 用于形容懒散或随意的姿势 | 应避免使用,因为该词强调端正和严肃 |
| 用于非正式场合过多 |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,更适合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|
| 与“端坐”、“正坐”混淆 | “正襟危坐”更强调“整理衣襟”的动作和“端正”的状态 |
五、总结
“正襟危坐”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成语,其核心在于强调人的仪态和态度。它不仅是对身体姿势的描述,更是对精神状态的体现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虽不常用于日常对话,但在正式场合、文学作品或教育环境中仍有其独特的表达价值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正襟危坐 |
| 含义 | 整理衣襟,端正地坐着,比喻态度严肃、举止端正 |
| 出处 | 多见于古代文献,具体出处不详 |
| 现代用法 | 形容姿态端正、态度认真、氛围庄重 |
| 注意事项 | 避免用于非正式或随意场合,注意与相近词语区分 |
通过了解“正襟危坐”的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中关于礼仪与态度的表达方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