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仁不让是什么意思】“当仁不让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源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当仁,不让于师。”意思是:在应该做某件事的时候,就应当主动承担,不谦让、不推辞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责任感和担当精神,常用于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当仁不让 |
拼音 | dāng rén bù ràng |
出处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当仁,不让于师。” |
释义 | 在应当做的事情上,不应退让,要主动承担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有责任感、勇于担当 |
近义词 | 责无旁贷、义不容辞、挺身而出 |
反义词 | 推三阻四、畏首畏尾、退避三舍 |
二、成语的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当仁不让”被广泛用于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,鼓励人们在面对责任时不要犹豫或逃避。例如:
- 工作中:同事遇到困难,有人主动帮忙,就是“当仁不让”的体现。
- 学习中:老师布置任务,学生积极承担,也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。
- 社会中:遇到不公,有人站出来发声,也是“当仁不让”的精神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工作场合 | “这次项目由你负责吧,你能力强,当仁不让。” |
学校生活 | “班长职位你来当吧,你一直表现优秀,当仁不让。” |
社会事件 | “面对突发事件,他毫不犹豫冲上前去,真正做到了当仁不让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当仁不让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责任和使命时,要有勇气和担当,不推诿、不逃避。这种精神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通过了解“当仁不让”的含义与用法,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这一精神,做一个有责任感、有担当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