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炳烛夜读】“炳烛夜读”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,原意是点燃蜡烛在夜里读书,比喻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学习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、珍惜时间的精神。
一、
“炳烛夜读”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劝谏晋平公的故事。师旷认为即使年老,也应该不断学习,不应因年龄而停止求知。他以“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”的比喻,强调学习应贯穿一生。
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重视,也传递了终身学习的理念。在现代社会,“炳烛夜读”被引申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学习、提升自我,无论年龄大小,都应保持求知欲和进取心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 |
主要人物 | 师旷、晋平公 |
故事背景 | 晋平公年老,师旷劝其继续学习 |
核心观点 | 学习应伴随一生,不同阶段的学习价值不同 |
成语含义 | 比喻在夜晚点灯读书,象征勤奋好学、珍惜时间 |
现代意义 | 鼓励人们终身学习,不因年龄或环境限制而放弃求知 |
文化影响 | 被广泛用于激励学生和成年人持续学习,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|
三、结语
“炳烛夜读”不仅是古代贤士的智慧结晶,更是现代人面对快节奏生活时的一种精神指引。它提醒我们,学习没有终点,只要心中有光,哪怕是在黑夜中,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。